輕質混凝土在路橋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
發布時間:2021/8/30 14:39:00
輕質混凝土在路橋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
輕質混凝土是土建工程領域中開發的一種建筑節能填土環保材料,由于該材料的輕質性、密度與強度可調節性、良好的施工性和環保性及經濟性等特點,迅速在全國道路橋梁工程中均得到了應用。下面我們來介紹輕質混凝土在路橋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
一、基槽開挖及降水
1、輕質混凝土路基基槽開挖施工前,做好防、排水工程等施工準備工作。
2、基槽開挖:路線縱向臺階開挖,按照1:2坡比進行開挖。
3、開挖時如地下水位較高,根據具體需要采取管井或輕型井點降水等措施進行降水,確保開挖時地下水位在基坑底標高0.5米以下。
二、澆注場地驗收
1、輕質混凝土路基澆注施工前,基底無明顯積水、無松軟土。
2、設計有墊層時,墊層施工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3、設計無墊層時,基底土層應為自然沉積土或經過碾壓處理壓實度達到90%的填土。
4、澆注區平面尺寸不小于設計,基底高程與設計值的偏差不超過±250px。
三、澆注區與澆注層劃分
1、輕質混凝土路基工程量較大時,且夏季高溫環境施工與大體積澆注的水化熱對輕質混凝土質量影響大;為嚴格控制輕質混凝土施工質量,應對輕質混凝土路基采用分段、分區、全面分層澆注。
2、注區的劃分應符合以下要求:①、當路基縱橫向尺寸較大時,單個澆注區頂面面積最大不應超過400㎡,以200㎡~300㎡為宜。②、施工平面單個澆注區長軸方向長度按20m為一個澆注區進行劃分。
3、澆注層的劃分應符合以下要求:
(1)按每個澆注區路基高度進行劃分,單層厚度宜在0.3m~1.0m范圍內,以保證單層澆注的正常施工時間在水泥漿初凝前完成。
(2)設計有金屬網的位置,應為澆注層分層界面。
四、變形縫設置
1、路基總體上除設計圖紙有明確標識外,縱向每隔10~15m設置一道橫向布置的變形縫,縫寬1~50px,縫內用EPS泡沫塑料板填充,貫穿整個輕質混凝土路基。輕質混凝土擴建路基區段邊界斷面均應設置變形縫,縱向邊界銜接面最底部臺階里程位置與輕質混凝土區段邊界斷面里程位置應一致。
2、縱向相鄰澆注段之間安裝臨時模板,臨時模板采用竹膠板,板后敷設1~50px厚EPS泡沫塑料板。在相鄰澆注段的后澆段澆注前,拆除臨時模板,留下泡沫塑料板作為變形縫,變形縫必須保證鉛垂。
河南鼎恒作為國內輕質混凝土行業領軍企業,對輕質混凝土在道路橋梁領域的應用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輕質混凝土在路橋軌道等領域統稱為泡沫輕質土,適用于市政工程、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工程的公路拓寬?;靥罟酀{、隧道減荷、隧道襯砌、路基填充、橋面輕質、減荷墊層等建筑部位輕質混凝土灌漿、填充。同樣適用于古建筑加固、維修,建筑物、構筑物地基回填、地下室回填等。
分享到: |